学讲话·品典故 |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

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  2018-07-22

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

原文

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。”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。希望你们珍惜韶华、奋发有为,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、开拓者、奉献者,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、栋梁之材,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。

——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(2013年5月2日)

出处

(北宋)欧阳修《易或问》

原典

或问:“大衍之数,《易》之缊乎?学者莫不尽心焉。”曰:“大衍,《易》之末也,何必尽心焉也……”“然则不足学乎?”曰: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,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,知此然后知学《易》矣。……”

释义

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”是欧阳修关于《易经》学习方法的见解。欧阳修认为易学有“大、小”之别,强调学习《易经》应从“大义”着手,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卦的小道理;只有学会了《易经》的大道理,才可以通达《易经》各卦的小道理。这句话阐述了“得大”与“兼小”的关系,推而广之,人生亦然。要明确大道规律、把握趋势发展,而不能舍本逐末、反向行之,倘若只陷进细微琐碎,便难得大方向。

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”,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《华尔街日报》书面采访时也提到过:“看待中美关系,要看大局,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,正所谓‘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’,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、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、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。这两个‘大块头’不合作,世界会怎样?历史和现实都表明,中美两国合则两利、斗则俱伤。”

总书记两次引用这句古语,讲的不是同样的事情,但说的却是同样的道理:要想成就大局,就不能陷于局部。如果只看眼前、只论得失、只记自我,就可能纠缠在具体的事务之中不得脱身,从而因小失大;相反,如果能看到大势、大局和大道,以大胸襟、大眼界包容小问题、小矛盾,所谓的“小”也自然能处理好了。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回信时提及这句话,是鼓励青年们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珍惜韶华、奋发有为,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、开拓者、奉献者,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,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;在谈到中美关系的时候提起,是希望中美两国既要看清中美关系的主流应是合作共赢,也要看到中美关系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密切相关,不能只盯着分歧,要把握大局,从而找到处理中美关系的一把钥匙。

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,始终存有一种从大处着眼的意识。强调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、定位、摆布,提倡人生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。所以传统文化提倡的是家国情怀,注目的是天下苍生,褒扬的是集体主义,强调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要“国而忘家,公而忘私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把天下忧乐放在个人悲喜之前,是因为人们知道,个人就是集体里的一份子,大家庭都幸福,每位个体成员便可同享幸福。

所以杜甫在草庐陋室里蜗居,遇到秋夜骤袭的风雨时,许下的愿望居然并不是自己得豪宅阔院,他殷殷期盼的是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——天下俱欢颜,则有你有我;所以陆游在一个人僵卧孤村的时候,心中所思所想居然并不是自己能否走出困顿的境遇,他始终不忘的是“为国戍轮台”,就连迷迷糊糊睡着了,入梦来的都是“铁马冰河”——中原定,则小家安;所以中国出塞诗的描写,常常是一边在戍客思归、于边关苦寒中思念家园,又一边在保家卫国、于孤城万仞下守卫家园, 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大漠风寒、英雄不老,就是为确保“大家”安定而终得“小家”平安……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志:放眼的是天下穷达,忧心的是百姓苍生,从不是一己得失与贫富。

古人对“得其大”的追求,是一种胸怀,也是一种智慧:确立高远目标、着眼广大范围,这种追寻梦想、实现理想的路径,看似路远迢迢,实则道路更稳、更长远。当我们抱怨眼前琐事、诸多不满时,不妨看看远方目标、想想理想所在,就可超越情绪化、琐碎化的局限;当我们困扰当下纷争、陷入纠葛时,不妨丈量大势所需、考量时代所盼,就可超越私利化、局部化的狭隘。

对于今天的我们,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”,既是勉励,也是提醒,更是指引。“得其大者”,就是明确,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振兴,要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拼搏奋斗,中国梦是国家的梦、民族的梦,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;“兼其小”,就是坚信,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过程中,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、美好愿景,也都一定能从理想走向现实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)